<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周春芽精神上 绝对的自由主义者

周春芽精神上 绝对的自由主义者

出自:新民周刊    发表时间:2010/6/26 0:09:48    点击率:1233

  有一年周春芽送朋友两幅油画,等他欧洲留学回来后问那个朋友:两幅画还在吗?那个朋友诚实地回答:家里窗玻璃碎了,就把油画堵在上面遮风挡雨。

  世界杯开幕的次日,周春芽身着一件白衬衫出现在上海美术馆。《1971——2010周春芽艺术40年回顾》在那天下午揭幕,这一天,上海周春芽艺术研究院也正式落成。来自台湾的策展人胡永芬向记者表示:这是当代艺术家周春芽创作历程重要作品最完整的一次展览,也是他40年艺术生涯第一次回顾性质的展览。“为了做这次展览,光是选画就花了一周,很多作品经过好几轮研讨才忍痛割爱,其实它们都非常精彩。90幅作品分别向世界各地51个不同的对象借展,包括重要私人藏家、基金会以及美术馆。总共保费是3个亿,其实价值远远不止这个数,特别是最早收藏他作品的台湾收藏家知道我们做的是一场学术展览,有人甚至报了十万台币这么个低价,友情很重啊。”胡永芬还强调一句:“因为商借作品的难度相当大,流散的范围又非常广阔,这样的展览今后恐怕不会再有了。”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来看,周春芽可以说是一位美术史上奇花异草型的独特案例——他从来不曾在主要潮流里面沉浮,但美术史评论人却永远必须在对于潮浪的主述之外,特别为他另备一席。 
 

  周春芽最为钟情的,是所有能够触发他的激情、感受到世间美好的事物。这种刺激让他非用画笔表达出来不可,一如追求爱恋的女子,无比冲动,毫无返顾,原始、单纯,看似不合乎世俗的功利效益,却是绝对有效的能量勃发、酣畅欢愉的无边开拓。在精神上他是个绝对的自由主义者,无论是面对东方、西方、历史、传统,还是新潮、前卫,皆随兴所至地纵情适性,信手摭取、随手撒去。

  周春芽的艺术历程看似不断地剧烈跳跃、变化转折,其实完全与他生命经历的脉络密切贴合相关。

  展览上有一幅手稿应该引起观众的兴趣,那是他为这次画展特意从家里一大堆资料中找出来的,画于1971年。那时,刚刚年满15岁的他正在“五七艺校”学画。之所以进入这个学校,取决于文革中“革命形势的需要”,也有偶然的机缘。周春芽对记者戏称,“进学校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吃到肉啊,每月还有11元津贴,当时我们家里很穷,再加上计划经济,难得吃上肉嘛。”

  但他对自己最早的老师仍然充满着感情,“那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这次我也把他请来了。当时我们不能画西洋的石膏像,那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老师就做了一个李玉和的石膏像让我们画。但是方法都是传统的,一丝不苟,所以我的基本功很扎实,受用一辈子。”

  作品部分应该是艺术家最真实的反映。周春芽向我们呈现了从25岁时的成名作《藏族新一代》以来的早期名作,包括《剪羊毛》《若尔盖的春天》等美术史上重要的藏族作品,到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肖像与人体作品,以及不断登上高峰的《山石》《红山石》《中国风景》《太湖石》系列;虽为小品却风情奇妙的《瓶花》系列,将柔软丰润的肉体与坚硬冰冷的石头相互交融构图的系列,和现今大众最为熟悉的《红人》《绿狗》《桃花》系列等,一直到最近的新作。最新一幅就是《大乔与小乔》。

  文献部分也不应该放弃欣赏与观察,它们包括了周春芽1971年迄今的各种媒材。像日记般真诚朴素的速写、草稿、写生稿、素描、各阶段生活与创作照片、艺术思考的文字随笔、谈艺论的文章、与艺术界友人的书信……周春芽惜情怀旧,手边收藏有大量这样的素材。从中拣选60余件在文献展展出,与作品展的脉络相互参照阅读,让观众更深刻地体悟艺术家的作品与其生命经历、人格气息之间的关系。“我要谢谢上海美术馆,在世博会期间给了这么好的档期。”周春芽5年前来上海办展,地点是外滩三号的沪申画廊,桃花系列由此进入人们的眼界,并受到好评,展品几乎被卖空。

  胡永芬向记者回忆与周春芽结识的过程,那时她刚从大学毕业来到大陆,在“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的陪同下在北京各个画家的工作室里转悠,认识了一帮画家朋友,但周春芽不在北京,她是从台湾的杂志上看到他的作品的。有一度,台湾的重要艺术杂志每个月会刊登一幅周春芽的作品,让胡永芬心向往之。这样的气氛,也培养了台湾第一批周春芽作品收藏家。

  周春芽53岁那年被胡永芬请到台湾,在宝岛,画家受到了极为隆重的待遇,台湾的艺术家几乎倾巢出动,以见上他一面为荣,吃饭喝茶都排不过来。周春芽也承认,最早买他画的人都来自台湾,大陆的艺术品收藏还没有觉醒,一年也就两三个人来买。有一年他送朋友两幅油画,等他欧洲留学回来后问那个朋友:两幅画还在吗?那个朋友诚实地回答:家里窗玻璃碎了,就把油画堵在上面遮风挡雨。周春芽差点儿晕过去。

  但大陆艺术市场兴起后,上海的观众与收藏家开始关注他,并喜欢他的作品。周春芽也明显地感觉到上海的人文气息与观众水平对他是一种激励与认可。三四年前他就开始在上海寻找一块适合他秉性与思考的地方做工作室,最后他来到嘉定的马陆,在葡萄园深处他发现了一处水边的老房子,经过一番打理,周春芽艺术研究院就着陆了。

  据画家称,这个研究院的功能除了学术方面,还有向社会辐射,主要表现为对年轻艺术家的扶助与奖励。在四川美院他已经设立了一个基金会,每年拨出一部分资金奖励贫困子弟。周春芽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和情义的画家。

  前几年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卖得好了,就送老师一幅油画,希望他卖了之后再买一套房子改善生活。但老师舍不得卖,至今还住在很小的居室里。

  开幕式当天晚上,周春芽还组织了一场昆曲晚会,上海和江苏的昆曲艺术家登台演出经典段子,于丹被他请来做嘉宾,讲解昆曲的历史以及与当下生活的关系。张军、谭盾、廖昌永等艺术家都来了。

主笔/沈嘉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